大力支持“借钱消费”,你真的需要这笔钱吗?
2025-08-22
消费贷也有国补了,大家可能已经陆陆续续接到银行的推广电话了。
 
8月12日,财政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印发《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》
 
从2025年9月1日到2026年8月31日,个人使用贷款机构发放的消费贷(不含信用卡)实际用于消费,且贷款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,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。
 
图片
(来源:财联社)
怎么补?补多少呢?
 
主要针对单笔5万以下消费,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、养老生育、教育培训、文化旅游、家居家装、电子产品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。
 
图片
来源: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重点领域
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,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%,中央财政、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%、10%。
 
每个人的额度有限制,一个人在一家贷款机构能够享受的个人消费贷贴息上限是3000元,一家贷款机构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贴息上限是1000元。
 
因为只规定了一家机构的贴息上限,理论上是可以多家机构借款,叠加贴息优惠。
 
目前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利率在3%出头,大概贴息三分之一的样子,优惠力度很大。
 
国有六大行,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,微众银行、蚂蚁消费金融、招联消费金融、兴业消费金融、中银消费金融等机构被纳入贷款经办机构。
 
贴息不需要额外操作,对于已经签订、符合条件的贷款,银行会直接通知。
 
不过,政策也说了,得识别到借款人相关消费信息的,才能享受贴息政策。
通常大额的个人贷款会采用受托支付的方式,贷款资金由银行直接根据借款人的指令,支付给特定的交易对象,不会把钱打进借款人的账户。
 
而30万以下的个人消费贷和50万以下的经营贷,是采用自主支付的方式,可以直接转账给任何收款人,也可以提现使用。
 
自主支付的优点是灵活,但可能会难以监测资金的流向,管理难度变大。现在牛市呼声那么高,不排除有人会借钱下场进股市的可能。
 
不过,要管的话,肯定是管得住的,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手段,对借款人的账户进行实时监控。
 
如果发现资金在短期内被转入券商账户、股票配资平台,可以采取核查程序,要求借款人提供消费凭证,发票、合同等证据证明贷款资金用途。
 
如果证明不了,银行可以追究借款人的违约责任,并收回全部贷款。
 
消费贷贴息目的很简单,刺激信用好、有大额消费需求的人群拉动内需。
 
不过小巴也要提醒大家,现在个贷、信用卡、消费贷甚至住房贷款的不良率都在上升。
 
特别是青年群体,互联网时代下,借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,并且很多人没把欠债当回事。
 
7月初的时候,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发布提示,说近期部分青年消费者盲目消费、大额借贷现象增多,因超出自身还款能力而陷入债务困境,甚至影响个人信用记录,对未来发展和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,并且呼吁青年消费者深刻认识过度借贷的危害,理性消费、审慎借贷。
 
之前,小巴看到一个26岁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,贷款超百万,根本无力偿还。
 
最开始从大学时生活费不够花,借几千块开始的,大学毕业的时候大概有2万元-3万元借款,到工作的时候大概有6万借款。
 
本以为工作之后,只要生活节俭,还掉欠款只是时间问题。
 
如果这时候能够向家里寻求帮助,还掉这笔借款,也不会越陷越深。
 
但是这个年轻人接到了一个贷款中介的电话,说可以帮忙从银行借一笔款贷款,一次性还掉之前的。
 
想着刚毕业收入不高,还要租房,借一笔钱可以还掉之前的欠款,还可以留一点自己开销,结果就开始了借钱还钱的恶性循环。
 
第一次借款10万元,15000元手续费,还掉前面5万元的借款,剩余35000元用于个人花销。
 
钱来的容易,花的也很容易,因为有了35000元的底气,花钱就更放松。
 
不到半年时间,钱花完之后又贷款了20万元,手续费36000元。
 
没了继续再借,都是花在还之前的贷款和日常消费上,金额越来越高,手续费越来越多。
 
短短几年,借贷103万元,光手续费支出就超过30万,粗略估算本金和利息超过200万,主要用于日常消费和手机游戏。
 
月薪4000多,一个月要还2万多,根本没办法偿还,直到银行的催债电话打到家里,才意识到压力。
 
律师表示,中介基本没有留痕,手续费都是借款人取现的,也没有录音,中介费很难协商。
 
就算30万的中介费退回,仍然有巨大的缺口,贷款都是银行的信用贷,虽然利息偏高,但在法律范围内,当务之急是还钱。先还掉高利率的借款,避免利息像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多。
 
也有人直接指出,这个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对钱没概念,把借款当作收入,导致债务规模迅速膨胀。
 
这可能也是大多数深陷巨额债务人士的缩影。
 
从信用卡到各类小额贷款,当借钱变得轻而易举,对借钱的感觉会逐渐麻木。
 
一开始可能会对借钱感到犹豫,但几次之后,就会觉得几万甚至几十万块的欠款也“没什么大不了的”。
 
从很小一笔超支开始,最后发展成一笔无法承受的债务。
 
所以虽然现在借钱利好多多,但还是提醒大家要避免陷入债务陷阱,从正视每一笔小额借贷做起,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,认真审视这笔支出是否必要,特别是本来负债就比较高的,尤其需要谨慎。
 
如果想清楚真的要借贷,等到下个月,也就是9月再借钱可能会更合适,到时在经办机构贷款消费,就可以享受消费贷贴息~
大力支持“借钱消费”,你真的需要这笔钱吗?
  • 谱蓝云

  • 谱蓝云私域研究所

  • 谱蓝保

  • 孙明展

  • 飞慕课

  • 谱蓝财富

  • 蒲公英

  • 谱蓝保险规划预约

  • 谱蓝财务规划

  • 理财巴士

copyright@创必承 Trussan.com Limited 版权所有粤ICP备15022476号 Powered by Vancheer